來介紹一下,撐起西方古文明、與中國毛筆有同等地位的書寫用具: 鵝毛筆 & 蘆葦筆
首先要感謝台北再北一點點的一位張先生 這一些筆是他作脫脂處理的 但是因為是商業上得秘密,有心人可能需要去查17世紀荷蘭鵝毛筆商人的筆記了。
這筆製作技巧就是張先生在國外留學時找到資料做出來的。在此感謝他
(紅色部份用1670 黑色是鞣酸鐵墨水 最滿意的一張放最前面:p)
上圖放大:
先釐清幾個羽毛筆的觀念:
1. 傳統鵝毛筆是用翎管當做筆尖,並非現在使用金屬製筆頭、甚至使鋼珠筆內嵌而成。
2. 傳統鵝毛筆是不留羽毛的,因為大面積的羽毛貨在書寫時造成阻力,所以往往會削除。
3. 鵝毛筆是可以削的,翎管筆尖會磨損,所以需要常常修筆。
(在十九世紀時,英國一年要進口兩千七百萬隻鵝毛筆 而德國更是需要五千萬隻)
4. 標準製程是要經過脫脂處理,不然墨不易附著。
5. 鵝毛筆只選用鵝身上最大最粗的10根翎桿(左右各五根),此外還有天鵝以及老鷹羽毛,但是來源昂貴,所以並非主流書寫用的。
...
這支我已經買了七、八年了,當時特別要製作的師傅筆上留毛,不要全不剃掉:P
鵝毛筆加上玻璃(水晶?)墨水瓶。
為了看清楚一點,就省略氣氛了XD 這個墨水瓶和座,是在台北市永康街(麗水街從師大往前走)買的,不知道還有沒有在賣@@
實際上在用是捨不得把墨水裝進去,因為鞣酸鐵墨水會把瓶子弄得醜醜的XD
(上圖)如果這"套"在誠品買,可能要上萬了:P 因為之前練字,所以把很多不同的粗細都削出來,方便使用。
筆尖的樣樣子,全部都是用翎桿當筆尖的。黑色是沾鞣酸鐵墨水後的筆,顏色吃進去了:P
(上圖)筆尖特寫,筆尖會先對半削出一個凹槽,之後再削出"尖",尖的中間會用刀子切出一個毛細槽
(上圖)從背面看的樣子,拍得不太好看 ammmm 改天想想怎麼拍好看:P
(上圖)左邊是誠品賣的一支500左右的(改良式)羽毛筆,有金屬筆頭,相對翎桿也比較小,
右邊是第一支展示用的羽毛筆~ 也可以寫喔
(上圖)左起第一支是法國做的竹子筆,左二好像是另外一種品種的蘆葦(我以前在美國假花店買的,不過寫不了幾個字),左三、四是美術社買的竹筆,也寫不了幾個字。
其餘的相對容易取得的蘆葦筆,我在網路上買的"蘆葦簾",拆下來做的,不過這筆誠品要賣四五百的樣子。
沾水筆使用的墨水,上面三個東西是鞣酸鐵墨水的外包裝、墨水瓶、內盒。這墨水感覺非常有質感、也很高級的鞣酸帖墨水,但這種有機酸墨水是無法放很久的,須注意墨水密閉性要好,不然很容易氧化沉澱。
不過當時店家說它是一種礦物墨水,而後來我自己網路上找配方自己調墨水之後,才知道原來她就是柔酸鐵墨水。 這一瓶要500台幣喔><
下面左邊是阿拉丁墨水,誠品有買,感覺有放入膠,顏色也很濃,但是很快就乾掉,所以我覺得不是很好用。 右邊是一義大利墨水,小小一灌,買樓收藏、沒開封用過!
(上圖)鞣酸鐵墨水這麼貴,那我乾脆自己做吧!!
配方是: 無糖紅酒+五倍子粉末+鐵釘~ 就可以煮出黑黑的鞣酸帖墨水囉! 這一罐我得寫10年吧XD
因為我這罐墨水還沒有調膠,所以黏稠度不夠,寫起來字數不多但反而變化比較豐富。沾一次墨大概可以寫十幾個英文字,而中間草寫的,則是沾一次寫大約40個字左右,以前試過調好的墨水,最細的鵝毛筆可以寫60-80個英文字母。
紅色是 J Herbin 1670 記念墨水,龍血墨我調不出來orz
8/18 新增
(上圖)這張是最近寫的
上圖的下部是書法鋼筆( http://aganippe.pixnet.net/blog/post/35558623
)寫的
從這裡開始是2005-2006時寫的!~
希臘文:愛的真諦
希伯來文寫經
忘記是什麼了@@
希臘文字母
希伯來文+英文翻譯
樂譜
(上圖)最近寫的上面是粗的鵝毛筆寫首字,中字鵝毛筆寫鞣酸鐵部分
下面也是粗蘆葦筆+系蘆葦筆寫出來的。
太久沒練西洋書法,字很不穩~
改天有機會來介紹不同時代的書法體,先澄清一下,大家說的"歌德體",只是一種特別時代的某種風格,並非所有古體書法都稱歌德體~